每 周 市 场 动 态2025.10.18—10.24日

一、白条猪价格走势

本周前期,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低位徘徊,周后期翘尾。

10月24日,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4.85元/公斤,比上周同期(10月17日)的13.95元/公斤上涨6.45%;比上月同期(9月24日)的16.20元/公斤下降8.33%;比去年同期(10月24日)的20.50元/公斤下降27.56%。周环比明显上涨;月环比明显下降;年同比大幅下降。上周,价格同比下降33.57%,本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。

本周,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2156.86头,比上周(19月11-17日)的2036.71头增加5.90%;比前2周(10月4-10日)的1552.14头增加38.96%;比前3周(9月27-10月3日)的1741.14头增加23.88%;比前4周(9月20-26日)的2023头增加6.62%。

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833头,年同比增加17.67%。上周同比增加11.77%,本周同比增幅有所放大。同比增幅放大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周环比仅仅增加了0.59%,而今年周环比则增加5.90%,今年周环比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去年,使得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幅继续放大。

本周,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继续增大,比上周有比较明显的增加,同比增幅也明显放大。上市量环比大幅增加,除了低价格刺激了消费以外,市场内的商户也愿意趁着肉价较低的时候多储存一些分割肉,运抵市场的白条猪,一部分分割以后直接销售给了消费者,也有一部分流向了熟食加工厂,卖不完的分割肉就被商户储存在了冷库或者冷柜。所以,屠宰厂无论向市场运送多少白条猪,最终还是被商户全都采购一空。在这种情况下,屠宰厂也敢于向市场运送白条猪,使得近期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达到了近几年同期的最高点。

除了需求较旺以外,近期白条猪大量涌入市场,也与毛猪有集中出栏现象有关。此前积压的毛猪,包括推迟出栏的毛猪和经过“二育”以后出栏的毛猪都赶在近期出栏,毛猪供大于求的现象表现得非常明显。一些养殖场前期有较高的预期,在高预期破灭以后,也就降低了推迟出栏的耐心,加大了养殖场的销售压力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也有一些养殖场趁着毛猪价格低迷的时候再一次收购毛猪进行“二育”,有可能对猪价连续下降的过程起到刹车的作用,一些地方毛猪的价格有所回升。于是,又有一些机构或者名嘴放大了猪价反弹的能力,再一次提高了养殖场对后期猪价的预期。

上周我们曾经谈到:“本周后期,猪价已经有所回升,这种回升在肉价上还没有表现出来”,“随后,肉价有可能会本周回升一些,回升的幅度不会太大”。本周前期的肉价基本上保持稳定,周末的肉价确实比周前期和上周末的价格有所回升,但是周前期的价格还是比上周前期的价格有所下降,只是到了周后期价格才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。

周前期价格较低,主要是南北方猪价反弹的力度并不同步,一些屠宰厂跑到南方地区收购白条,猪价比北方地区每公斤低了几元钱,运费高了几毛钱,长途运输进京的白条猪价格价格还是相对较低的。周后期价格反弹,主要原因是屠宰厂的出厂价有所提高,白条猪的上市量日环比略有下降,使得白条猪批发过程中的收磅价日环比大幅拉高。此波拉高,有着明显的随机性,屠宰厂在周前期处于亏损状态,到周后期,好不容易赶上上市量有所下降,拉动收磅价日环比涨幅比较明显。

这波价格上涨不具备趋势性,仅仅是随机性的反弹。此前我们曾经谈到:“在供应处于充足且略有过剩的情况下,在此前积压的毛猪还有较大的存量情况下,这种回升的可持续性是缺乏支撑力的”。还是我们此前多次提到的那样:“在‘二育’ 毛猪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消化之前,在大体型毛猪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消化之前,在毛猪产能还没有得到实质性压缩之前,肉价很难出现实质性的回升”。


二、鸡蛋价格走势

本周前期,鸡蛋批发的平均价连续回落,周后期有所反弹。

10月24日,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平均价是6.39元/公斤,比上周同期(10月17日)的6.48元/公斤下降1.39%;比上月同期(9月24日)的7.59元/公斤下降15.81%;比去年同期(10月24日)的10.20元/公斤下降37.35%。周环比小幅下降;月环比大幅下降;年同比大幅下降。上周,年同比下降32.29%,本周同比降幅略有放大。

上周后期蛋价反弹以后,本周前期,鸡蛋价格再一次稳步下降,一直下降到反弹之前的价格,蛋价再一次触底。只有到了周后期,蛋价又重新出现反弹。周前期蛋价回落,主要原因是鸡蛋供应充足,上周后期的反弹缺乏支撑力,迫使蛋价进行调整;周后期蛋价再一次反弹,主要原因是周前期蛋价回落的速度过快,回落的幅度过大,回落以后的价格跌破了养鸡场鸡蛋生产的盈亏平衡点,养鸡场对这个价格进行抵制,又迫使网络报价对价格进行回调。此外,另一个原因是近期蔬菜价格涨幅过大,一些蔬菜的价格明显高于鸡蛋的价格,刺激了鸡蛋的消费,一些单位食堂蔬菜的用量有所下降,禽蛋及肉类消费有所增加,鸡蛋销售的速度有所加快,对蛋价回升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。

近期蛋价的起起落落,实际上就是蛋价反复调整的过程,是蛋价在低位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着“涨又涨不起来,降又降不下去”窘境的表现。

上周我们曾经谈到:“本周后期蛋价反弹,并不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,而是对前期蛋价降速过快的一次微调,是对蛋价降幅过大的回调。这种反弹,仅仅是在蛋价在低位运行过程中的一次临时性波动而已”。“近期的蛋价,已经是养鸡场亏损的价格,养鸡场对过低价格进行抵制,拉动蛋价有所回升”。

“所以,本周后期蛋价的反弹,并不能改变蛋价仍然处于低位的处境,也不能改变养鸡场面临的销售压力还在增大的处境”。

有消息表明,前期储存商手中存有大量的鸡蛋,这些鸡蛋大部分还趴在冷库中,储存商也在等待鸡蛋价格上涨为鸡蛋出库提供条件。这样看来,蛋价还是难以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,一旦反弹力度过大,库存鸡蛋就会大量出库,对蛋价形成约束。


三、蔬菜价格走势

本周蔬菜的整体价格快速上涨,涨幅明显。

10月24日,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.51元/公斤,比上周同期(10月17日)的3.11元/公斤上涨12.86%;比去年同期的3.57元/公斤下降1.68%。周环比大幅上涨;年同比小幅下降。上周,价格同比下降11.14%,本周同比降幅大幅收窄。

本周,蔬菜的整体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连续上涨,涨势比较迅猛。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低温阴雨天气惹的祸。到本周,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提前进入气象学意义的冬季,北京也已经入冬了,比往年提前了10几天。河北、山东许多秋季蔬菜还处于生长期内,由于低温寡照,冷棚蔬菜几乎停止了生长,蔬菜的产量大幅下降。由于提前进入冬季,许多冬季蔬菜按照常规还没有上市,云南为北方地区生产的蔬菜还处于生长期内,即没有长至商品规格,也没有形成批量,使得近期蔬菜供应也捉襟见肘的现象。秋季蔬菜产量上不来,冬季蔬菜还没有进入上市期,蔬菜供应呈现偏紧的状态。

上周,价格上涨的蔬菜主要是茄果类蔬菜,是先开花后结果的蔬菜,此类蔬菜的价格在本周仍然居高不下,个别蔬菜价格出现一些松动,略有回落,回落的幅度很小,回落的基础也不扎实。比如黄瓜,本周后期价格略有下降,一方面的居高不下的价格抑制了消费,需求减弱,一方面是新秧黄瓜的产量有所增大,但是价格回落的幅度比较小,回落以后的价格仍然处于较高的位置;而豆角类蔬菜由于北方产区的产量快速下降,特别是天津冀州、河北唐山的豆角类蔬菜,往年此时正是大量上市阶段,今年则一直受到低温寡照的压制,产量一直上不来,而且还有提前退市的趋势,而云南豆角类蔬菜还需要10天半个月左右才能上市,豆角类蔬菜的价格还在抬头。

本周价格上涨的蔬菜主要是鲜嫩的叶类菜,包括大白菜、圆白菜、芹菜、韭菜、茴香、小菠菜、小油菜、油麦菜等。此类蔬菜价格上涨,主要是低温寡照。由于光照不足,棚内温度始终上不来,蔬菜的生长速度明显放缓,“没有产量”,价格在不断地走高。香菜、小菠菜的价格领涨,其他蔬菜紧随其后。其中河北中南部生产的圆白菜、山东德州生产的芹菜,前期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批量上市条件,价格相对较低,在其他蔬菜价格稳步上涨的情况下,一部分需求转移到这些价格相对低廉的蔬菜上,超市也把这两种蔬菜选定为“特价”菜,销量大幅增加,也把这两种蔬菜的价格给拉了起来。

在产地,农户也有惜售的现象,由于蔬菜的生长速度放缓,推迟几天采收不会影响到质量,农户也在待价而沽,有的村子如果某户卖价低了还有其他农户面前抬不起头的感觉,使得地头收购价也在不断地被拱高。

本周,蔬菜的整体价格涨幅比较明显,主要原因是低温,由于近期降温过快,冬季蔬菜不能及时补充,使得蔬菜供应整体趋紧。待到冬季蔬菜上市以后,供应趋紧的局面会得到扭转,近期一些蔬菜的价格基本上已经“涨到头”了,到时候价格还是会有所回落的。


作者:刘通

作者:admin
发表时间:2025-10-24 16:05:30